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实在太可爱了!卖到脱销的“冰墩墩”英语不是 Bing Dun Dun 哦~和吉米老师一起学习正确说法吧!
前几天有同学问吉米老师,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“福娃”的英语就是Fuwa,为什么“冰墩墩”的英语不是Bing Dun Dun呢?
没错,吉米老师也记得贝贝、晶晶、欢欢、迎迎、妮妮这五个福娃的英语就是拼音,但冰墩墩的英语却是Bing Dwen Dwen。
把“冰墩墩”翻译成Bing Dwen Dwen主要是为了配合英语的发音习惯。如果写成Bing Dun Dun的话,按照英语的发音习惯就会被读成“冰丹丹”。吉米老师给大家例举一些常见的单词:在unfair、unhappy、under这些单词中,un都是发/n/的音。所以dun在英语里就读成了“丹”。
Dwen确实不是个单词,但它恰恰符合英语发音习惯。大家想一下when这个单词,它的音标是/wen/,所以前面加个d,/dwen/的发音就跟中文里的“墩”很相近了。
为什么“冰墩墩”里的“冰”还是拼音呢?主要是bing本来就符合英语的发音习惯,ing形式英语本来就有。就拿“抓”grab这个单词来说,能读出grabbing,就能读出中文里的“冰”。
我们举办奥运会,就是为了通过体育和各国进行交流,所以“冰墩墩”的翻译越琅琅上口越好,不能让语言成为交流的障碍呀。
和冰墩墩一起走红的,还有雪容融,它是冬季残奥会的吉祥物。同样的,“雪容融”的英语也不是它的拼音,因为Xue Rong Rong对老外来说也很拗口。
老外看到X第一反应是念/eks/,用英语读Xue读出来肯定不是“雪”。之所以用Shuey来代替Xue,主要是它的读音和“雪”相近。Shuey本身是个人名,大家想一下“她”she这个单词,sh的发音是不是很像拼音里的xi?所以Shuey听起来很像中文里的“雪”。
英语里有bing,但无论哪个单词里都没出现过rong这个组合,把它改成Rhon就符合英语的发音习惯了。法国有条河叫the Rhone,河谷以盛产葡萄酒闻名全球,Rhone这个单词读作/run/,e不发音,刚好跟“容、融”的发音相同,所以“雪容融”就叫Shuey Rhon Rhon。
本来以为谷爱凌的英文名就是拼音,不过吉米老师发现,媒体报道谷爱凌的时候,用的是Eileen Gu这个名字。起得真是妙啊,Eileen的发音跟“爱凌”几乎一模一样。Eileen这个名字来源于苏格兰英语,意思是渴望的、与水有关的。还有很多名人用这个名字,比如张爱玲、世界小姐张梓琳,她们的英文名都是Eileen。
谷爱凌是个混血儿,“混血”的英语不是mixed blood,而是mixed race。mixed表示“混合的”,race /res/除了表示“比赛”,还能表示“种族”。
冬奥会的口号是“一起向未来”,官方翻译是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。together表示“一起”,future表示“未来”,这里为什么要用一个shared呢?shared表示“共享的,共同的”,a shared future就是“共同的未来”。一起向着我们共同的未来奋斗,这个口号彰显了冬奥会想团结所有人、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景。
在这次冬奥会花滑比赛现场,有工作人员戴的牌子上写着Kiss and Cry,这是什么意思呢?
花滑比赛结束后,所有运动员都要在指定的区域等待最终成绩,这个地方就叫“等分区”,英语里叫做kiss and cry area。其实就是字面意思,亲吻和哭泣的区域。在等待成绩的时候,选手的情绪波动较大,可能哭泣,也可能亲吻庆祝,恰恰让观众看到了他们柔软细腻的一面。